转自“福州维尔德义齿”
种植义齿的咬合设计应基于天然牙的理想咬合原则,但由于种植义齿自身与天然牙的差异,在咬合设计时应有区别对待。

基于不同的缺牙位点、不同的软硬组织条件,种植义齿修复设计千差万别。

局部缺牙的修复方式包括种植体支持式单冠、双端桥、单端桥等,全颌弓缺牙的修复方式包括全颌弓固定义齿、种植体支持式覆盖义齿等。不同修复方式的种植义齿在咬合设计上有各自不同的特点,以后牙种植体支持式单颗固定义齿为例:

首先,
理想的种植体受力应沿种植体轴向,
理想的种植体受力应沿种植体轴向。
理想的种植体受力应沿种植体轴向!
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

那么问题来了,如何实现种植体的轴向受力呢?
后牙区的单颗种植义齿若能实现类似天然牙的颊舌向a、b、c三点牙合接触,也能达到牙合力沿轴向传导的目标。

然而与天然牙不同,骨整合种植体的动度仅有3-5μm(天然牙正常动度可达25-100μm),种植义齿在使用过程中一旦a、b、c三点任何一点丧失,就会形成对种植体的非轴向应力加载。

因此,对于后牙单颗种植义齿,更安全的牙合接触设计是与对牙合牙形成有一定面积的尖-卵圆窝接触,而非a、b、c三点接触。

尖-卵圆窝接触的实质是将a、b、c三点扩大为a、b、c三面。

仅仅靠尖-卵圆窝接触就能解决后牙区种植义齿牙合力沿轴向传导的问题吗?这样的一颗种植体,要怎么来设计它的咬合接触呢?

放开植入位点和方向是否正确不谈,当我们的任务是修复这样一颗已经完成骨整合的种植体,能否通过一定的咬合接触设计来实现牙合力沿轴向传导的目标呢?
答案是也许能。
理想的上颌后牙种植体中线应正对下颌对牙合牙颊尖舌斜面,当上颌种植体向腭侧偏移不超过半个牙尖斜面,植体中线正对对牙合牙中央窝,我们可以放弃上颌牙中央窝与下颌牙颊尖的a、b两面接触,仅保留上颌牙腭尖与下颌牙中央窝的b、c两面接触,以此实现牙合力沿植体轴向传导。

当上颌种植体向腭侧偏移达到一个牙尖斜面,植体中线正对对牙合牙舌尖颊斜面,可以看到此时的植体位置刚好可以设计为反牙合,并且实现稳定的a、b、c三面接触。

当上颌种植体向腭侧偏移超过一个牙尖斜面,植体中线正对对牙合牙舌尖顶,此时除了反牙合的设计之外,还需要放弃上牙颊尖与下牙中央窝的a、b1两面接触,以防止悬臂受力。

当上颌种植体向腭侧偏移达到两个牙尖斜面……算了,我想静静,您打种植体的时候在想啥呢?
